化学化工学院党委|贴心打造“两家一点”,精心构筑“暖心家园”
日期:2021-12-02   访问:2655

一、项目背景

囿于化学化工学院办学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楼宇功能结构布局紧凑、空间不足,场地紧张有限,多年以来学院一直缺乏师生学习、交流、休闲的空间,为了给师生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院开展了“两家一点”(即党员之家、教工小家和学术文化空间示范点)的实事工程项目,着力解决化院师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与学习成长需要和现实硬软件条件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升学院师生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特色举措

“家”-党员之家.jpg


封面图:“家”-教工小家.jpg


“两家”——“党员之家”、“教工小家”。“两家”与学院具有一脉相承的空间属性,人文关怀的空间情调,精神文化符号充盈其中,内部布局紧凑温馨,设施配备功能齐全。“党员之家”紧密围绕“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的目标,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重点打造“一体化”党建学习教育中心。“教工小家”配备按摩椅、投影仪、咖啡机、冰箱、微波炉、报刊、书籍等相关设施,为教职工精心打造了有温度的“暖心家园”、开辟了有活力的交流园地以及营造了有情怀的共享空间。


“点”-学术文化空间示范点.jpg


“一点”——学术文化空间示范点。以“天演在化 功成在学”为主题,以建设“文化阵地、科普基地、科研高地”为目标,挖掘学院红色历史资源,凝练“霞光精神”,示范点建有“霞光十同传奇”专展影响人类变革的分子结构、历届重要化学诺贝尔奖展示、院士名录、杰出校友展示、院情介绍、科研成果分享、VR化学世界体验、休闲空间、读书角等,为涵育学术、教学和管理文化提供物质载体,助力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夯实文化阵地,讲好化院故事。沉淀学院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院历史沿革、典型人物、形象识别系统等全方位展现学院的整体文化格局。“霞光楼”以化院杰出校友徐光宪、高小霞命名,“霞光”的“霞”取字于高小霞,“光”取字于徐光宪,新建院士伉俪雕塑坐落于“霞光楼”北侧,凝练出“科研报国、与祖国同向同行”为精神内核的“霞光精神”,在全院范围内弘扬赤子“霞光”精神。树立学院文化品牌。

搭建科普基地,实现服务升级。阐述化学的物质美、变化美、实验美,以化学“催化”育人之美,普及实验室安全常识,成为学生教育示范基地;公共区域设施配置完善、功能多样,不断提升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师生交流空间。

筑牢科研高地,激发创新活力。集中展示近年来涌现出的超支化聚合物研究、青蒿素人工合成、高纯度硅烷制备、全氟离子膜、新能源电池、改性沥青路面材料等一系列对科学前沿和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激发全院师生创新创造活力。

三、开展成效

党员之家——营造了浓厚的学院党建工作氛围,提升了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成为了党员联系群众,锤炼党性、凝聚力量、服务师生的坚强阵地。

教工小家——积极发挥教职工自主建家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了教职工权益,开展了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强化民主管理,使学院教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术文化空间示范点——充分挖掘育人要素,积极拓展育人空间,师生互动互鉴拥有了优质软环境,营造了浓厚学术交流氛围,实现了文化引领、价值引领和科研引领的有机统一,增强了学院师生对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长效机制

“两家”——创建“小家”凝聚“大家”,以建家促发展,以建家促服务。持续拓展“党员之家”和“教工小家”的功能,将“家”的概念有机融入到后续楼宇改造中,使之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实事项目,遍地生花,并以此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一点”——涵养精神文化,突出育人功能,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打造精神摇篮,延续“霞光”精神,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功能,打造浸润式一体化育人空间,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沪ICP备05052061 沪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查号:86-21-54740000